红腿鸫

Red-legged Thrush Turdus plumbeus

红腿鸫(英文名:Western Red-legged Thrush,学名:Turdus plumbeus),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非迁徙性鸟类。拆分为两个独立成种,本种目前包含“巴哈马型”与“古巴型”。巴哈马型分布于巴哈马北部诸岛;古巴型分布于古巴主岛、青年岛及附近小岛。两者均为留鸟,通体蓝灰,尾具白斑,腿、眼环及喙多呈红色,以果实与无脊椎动物为主食,目前种群稳定,IUCN 评为无危。

外形特征:巴哈马型:上体均匀蓝灰,尾外侧羽具大块白斑;喉部黑色,边缘由白色颏纹及亚须纹勾勒;眼环鲜红,喙呈黑色或仅基部微红,跗跖珊瑚红。古巴型:上体略带橄榄灰,尾白斑略大;喉部黑底上具细密白纹,下胸至腹部中央白色,两侧与尾下覆羽呈鲜明橙红;喙暗红色,端部更深,跗跖橙红。两性相似,雌鸟略小且色稍暗;幼鸟翼覆羽端具淡色斑点或鳞纹,头颈微褐。

鸣叫特征:雄鸟鸣声缓慢断续,似“cheweap-screet”反复,音色忧郁,偶有模仿;雌鸟不叫。叫声响亮多变,包括成对“chirruit-chirruit”或“pert-squeeer”,告警时连续“wheet-wheet”。黎明前及黄昏为歌唱高峰。

生活习性:留鸟,栖息于次生阔叶林、林缘、咖啡种植园及城镇绿地,避开原始密林内部。地栖,行走或疾驰觅食,受惊即迅速飞入灌丛。晨昏最活跃,多单只或成对活动。食物以果实、种子、昆虫、多足类及小型脊椎动物为主,幼鸟获喂大量树蛙与蜥蜴。

生长繁殖:繁殖季巴哈马型1–9月,古巴型3–11月,均集中在干湿季交替期。一夫一妻制,雌鸟主筑巢,巢为开放式杯状,置于树叉、棕榈或灌丛,高0.5–20米。每窝2–3枚卵(古巴型可达5枚),卵淡绿或白底红褐斑。孵卵期11–13天,仅雌鸟孵卵;雏鸟15–18天离巢,双亲育雏。偶遭辉拟椋鸟寄生但影响小。

区别辨识:巴哈马型与古巴型最易区别:前者下体无橙色,腹至尾下覆羽纯白;后者侧腹与尾下覆羽呈鲜明橙红。喙色亦有差异,巴哈马型偏黑,古巴型通体暗红。二者尾均具显著白斑,飞行时呈“白边黑尾”,可与其他无此特征的加勒比鸫类区分。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巴哈马型:繁殖于巴哈马北部——大巴哈马、阿巴科、安德罗斯、新普罗维登斯、伊柳塞拉及卡特岛。古巴型:繁殖于古巴主岛、青年岛及众多离岸小岛。两地均为常年留居,偶有迷鸟至佛罗里达。

其他:东红腿鸫已拆分独立成种。化石记录显示晚更新世已存在于巴哈马,近代因人类活动局部灭绝于部分小岛。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腿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腿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