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燕鸥

Fairy Tern Sternula nereis

眼斑燕鸥(英文名:Fairy Tern,学名:Sternula nereis),是鸻形目鸥科小燕鸥属的鸟类。小型燕鸥。这种小型沿海燕鸥以沙滩筑巢,对干扰极为敏感。分布于西南太平洋地区,包括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北岛北部和新喀里多尼亚。其显著特征为黄色喙(在南部澳大利亚缺乏黑色尖端)和橙黄色腿脚。

外形特征:眼斑燕鸥体长约25厘米,翼展45-51厘米。额头与眼圈白色,未延伸至眼后;头顶和颈背黑色,延伸形成眼后暗斑;上体与翅膀上覆羽淡灰色,臀部颜色更浅;尾叉淡灰色,内侧羽毛白色;颈项与下体白色;喙亮黄色,通常无黑色尖端;腿脚橙色至橙黄色。非繁殖季时,喙颜色更暗,头部有白色条纹覆盖,颈背有宽黑带。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响亮的“tchi-wick”声,兴奋时会发出急促的“kirrikiki-kirrikiki”和快速的“ket-ket-ket-ket”。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岸线,偶尔内陆。主要在海湾和河口觅食,偶尔在浪花外活动。以小型鱼类为主食,亦捕食软体动物和甲壳类。通过低飞掠过水面并俯冲捕捉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澳大利亚为9月至次年1月,新西兰则从9月开始至次年1月。巢建于沙滩或珊瑚岛上,常单独或分散筑巢,巢间距可达20米。每窝产1-2枚卵,平均孵化期20-25天,幼鸟孵化后依赖父母喂养直至约50天。

区别辨识:白额燕鸥相似,但体型更圆润,喙更深,腿更短。眼斑燕鸥喙全黄,眼后有黑斑与喙之间有空隙(白额燕鸥繁殖期黑斑延伸至喙)。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澳大利亚西部至东南部,新西兰北岛北部,以及新喀里多尼亚。非繁殖期间,部分群体向北迁移至西北澳大利亚。

其他:新西兰亚种( davisae)极度濒危,仅存于四个繁殖地点,受军区保护的帕帕卡努伊沙嘴为其一。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眼斑燕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眼斑燕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