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希提燕(英文名:Tahiti Swallow,学名:Hirundo tahitica),是雀形目燕科燕属的鸟类。法属波利尼西亚社会群岛的留鸟,在塔希提岛常见,而在莫雷阿岛稀少。体型约13厘米,背部呈钢蓝虹彩,额头、耳羽、喉至上胸栗色,下胸至腹部黑色,中央下腹部具小白斑,尾部深叉。主要栖息于低地近水环境,如河流、海岸、岩壁及开阔农田、城镇上空,海拔分布塔希提岛可达1000米,莫雷阿岛多在150–500米。
外形特征:成鸟上体黑褐色带钢蓝色光泽;前额、耳羽、喉至上胸亮栗色;下胸及腹部黑色,中央及下腹具一界限清晰的小白斑;尾羽黑褐色,最外侧尾羽内侧具淡色边缘,尾深叉;下尾覆羽灰褐并具暗色次端斑及浅色端斑;翼下覆羽均匀灰色;两性同色。幼鸟整体色暗,栗色区较淡,尾短,上体褐色具淡色羽缘。
鸣叫特征:鸣唱为轻柔的啭鸣,现有唯一录音显示其旋律较家燕更柔和、少尖锐声,由悠缓的啭音与颤鸣组成。
生活习性:留鸟,大雨后可见在内陆谷地与沿海区间移动。以空中捕食小型昆虫为主,活动于开阔地面、淡水、草地、林缘及道路上空。常小群活动,停栖于枯树、电线等暴露处。
生长繁殖:繁殖期11–12月。每窝产卵1–2枚,巢由双亲共同以泥丸筑成半杯状,贴筑于垂直岩壁、堤坝或建筑物表面,内衬草、根、地衣及羽毛;通常单对或2–4对松散小群营巢,塔希提岛曾记录30对的大群。孵卵可能仅由雌鸟承担,双亲共同育雏。雏鸟晚成性。
区别辨识:与曾被视为同种的洋燕无地理重叠,洋燕前额栗色面积更大且更浅,下胸至腹灰色,多数亚种尾具白斑;塔希提燕尾叉更长,翅较短,嘴更小。雨燕类翅基更窄、翅形明显不同,易区分。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虽全球未见威胁,但莫雷阿岛种群稀少,1972–1973估计不足40对;塔希提岛1974年估计少于500对,1985年约1000只,迄今无专门调查。
地理分布:繁殖区:法属波利尼西亚社会群岛塔希提岛及莫雷阿岛。历史记录显示1922年曾在博拉博拉岛出现,暗示过去分布可能更广。
其他:曾被归入包括洋燕及山燕在内的复合种,后经羽色、生态及形态差异评估而独立。皮特凯恩群岛亨德森岛发现的亚化石骨骼表明该种历史上可能在东波利尼西亚群岛更广泛分布。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塔希提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塔希提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