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英文名:Little Egret,学名:Egretta garzetta),是鹈形目鹭科白鹭属的鸟类。中小型白色苍鹭,因繁殖期头背饰羽华丽,曾遭滥捕,现全球种群恢复,广泛分布于欧亚、非洲及澳洲湿地,亦在巴巴多斯、安提瓜等加勒比岛屿繁殖。
外形特征:体长55–65厘米,翼展88–106厘米,重350–550克,雄鸟略大。全身雪白,繁殖期头顶及下背长出丝状饰羽,眼先灰蓝或黄绿,喙黑色,腿黑色,脚黄色,故称“金拖鞋”。幼鸟通体白色,喙基部浅色,腿灰绿。亚种差异:澳洲亚种immaculata脚黑仅足底黄,眼先全年亮黄;东非亚种dimorpha具白色及暗色二型,暗型上体石板灰,喉白,脚黄至橄榄色。
鸣叫特征:发出“kre kre kre”或“kark kark kark”的飞行与攻击叫声;起飞或觅食时“aaah”;降落时“da-wah”;求偶时发出“la-la-la-la-ah-h-h”及重复“dow/po”。雄鸟求偶展示时伴有喙击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湖泊、河流、沼泽、稻田、鱼塘、红树林、泥滩及海岸等浅水湿地,海拔可达4200米。昼行性,常单独或松散小群觅食,以静立、缓步、展翅驱赶、脚搅等方式捕食小鱼、两栖、甲壳、昆虫及小型脊椎动物。具短至中距离迁徙:北方种群8–11月南迁,3–4月北返;澳洲种群部分分散至塔斯马尼亚、新西兰。
生长繁殖:繁殖期因地而异:温带3–7月,热带雨季。群巢于芦苇或树上,常与夜鹭、朱鹮、鸬鹚混群,巢距不足1米。巢由雄鸟主材、雌鸟辅材,以枝筑成,内径300–350毫米。每窝1–7卵,平均4–5枚,卵绿蓝色,双亲共孵21–25天,异步出雏。雏鸟白色绒羽,40–45日龄飞离。一岁性成熟,偶有二次繁殖。
区别辨识:与大白鹭、中白鹭相比,体型较小、喙黑、脚黄;与雪鹭区别:饰羽仅2根长头羽而非蓬松头冠,喙略粗长,眼先灰绿非鲜黄,脚黄限于跗跖末端;与岩鹭白型区分:岩鹭喙较粗且常下弯,腿褐黄延伸更高,偶具黑斑。暗型dimorpha与岩鹭暗型:前者翼前覆羽常带白斑,后者无。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列入CITES附录Ⅲ(加纳)。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洲(英国、西班牙至日本)、非洲(除撒哈拉)、中东、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印尼、澳洲北部及东南。越冬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南亚、东南亚、印尼、台湾、香港。加勒比巴巴多斯、安提瓜已建立繁殖群。迷鸟至冰岛、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中部、北美东岸(纽芬兰至北卡罗来纳)、阿拉斯加、巴西外海圣佩德罗群岛等。
其他:19世纪因羽饰价值高于黄金遭滥捕,欧洲种群衰退;20世纪中起受保护并借人工湿地扩张,现欧洲种群持续增长。已知与岩鹭、雪鹭及池鹭有杂交记录。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鹭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