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圆尾鹱

White-necked Petrel Pterodroma cervicalis

白领圆尾鹱(英文名:White-necked Petrel,学名:Pterodroma cervicalis),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鸟类。中型远洋鹱,翼长而尖,喙粗壮,颈部具显著白色领斑。繁殖地主要位于克马德克群岛麦考利岛及诺福克群岛菲利普岛,亦在瓦努阿图班克斯群岛瓦努阿·拉瓦岛高坡繁殖;非繁殖期散布于西北—西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全球繁殖对约5万,IUCN 将包含瓦努阿图种群的复合体列为易危。

外形特征:体长35–44厘米,翼展82–110厘米,体重300–545克。成鸟头顶黑色,与灰褐色上背由宽阔白环隔开;上体及尾羽灰褐,翼面具深色“M”纹;下体及翼下大部白色,仅初级飞羽端部、腕部及翼后缘具黑纹。雌雄同色。雏鸟绒羽淡灰或褐灰色,头色较深,腹白。瓦努阿图种群平均体型略小,翼下黑斑更显,但二者在羽色与尺寸上高度重叠,海上辨识需综合判断。

鸣叫特征:繁殖地上空飞行时发出急促连珠般的“te-te-te…”或“ka-ka-ka…”;于洞穴或地面发出拖长“kukooowik-ka-ka-ha”及其变调。瓦努阿图种群另具快速下降的“kek-kek-kek…”与哨音“ki-ki…”及长哨“tooooo-wit”。雌雄地下鸣声在音高与结构上有细微差别。

生活习性:高度远洋,常处上升流区。为跨赤道候鸟,繁殖后北上至日本南部、夏威夷海域,亦东达110°W;部分全年留居中太平洋。觅食以水面掠食、轻点水、空中追击为主,记录食物包括鱿鱼及飞鱼;常与剪水鸟、燕鸥、鲣鸟等混群。

生长繁殖:10–12月返回繁殖地,11–12月产卵前远游约1个月。产卵12月末至1月初(瓦努阿图种群1月底集中产卵),单卵白色,66×47毫米左右。孵化期约55天,育雏100–115天,幼鸟5–7月离巢。巢址为岛屿中高坡地掘穴,或在岩缝、巨石间;菲利普岛种群在稀疏白橡林下地面营巢。

区别辨识:白颈圆尾鹱区别:后者颈环不完整或仅呈淡色,尾下覆羽及尾色略淡,翼下黑带更宽。与黑顶圆尾鹱百慕大圆尾鹱相比,缺乏其明显的白色马蹄斑或宽阔白臀斑。瓦努阿图种群与指名种群差异小,仅平均体型略小、翼下黑斑略大,存在大量个体重叠,野外需结合分布、体型、鸣声综合判断。

保护现状:IUCN: VU(易危)。全球繁殖对约5万,几乎全部集中于麦考利岛;菲利普岛新群约10–100对,瓦努阿图种群估计亦小。历史上拉乌尔岛群因野猫灭绝。主要威胁为岛屿外来捕食者(猫、鼠);麦考利岛因山羊清除种群呈上升趋势,菲利普岛因兔类根除亦开始建立新群。

地理分布:繁殖区:克马德克群岛麦考利岛、诺福克群岛菲利普岛、瓦努阿图班克斯群岛瓦努阿·拉瓦岛高坡。非繁殖区:西北—西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包括日本南部、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以南海面;迷鸟记录至泰国、澳大利亚本土、新西兰、克罗泽群岛、印度洋及东太平洋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外海。

其他:瓦努阿图圆尾鹱现被视为白领圆尾鹱的同种,二者在形态、鸣声上差异微弱且重叠,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亦支持合并。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领圆尾鹱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领圆尾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