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氏走鸻

Jerdon's Courser Rhinoptilus bitorquatus

约氏走鸻(英文名:Jerdon's Courser,学名:Rhinoptilus bitorquatus),是鸻形目燕鸻科短嘴走鸻属的鸟类。夜间活动的鸟类,属于燕鸻科短嘴走鸻属,为印度特有种。拥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包括两道棕色胸带,黑色冠顶和橙色喉部斑块。这种鸟仅在安得拉邦东部高止山脉的特定干燥灌木丛地带被发现,数量极其稀少。

外形特征:约氏走鸻体长约27厘米,头部和颈后呈深棕色,头顶有一条白纹;宽阔的白色眉纹有时会在颈背形成V字形,眼睛前方则带有奶油色。上体和宽阔的胸带为粉红沙棕色,棕色胸部上下边缘由窄暗色带环绕;下巴和喉咙白色,前颈部有宽大的锈色斑块;胸部下方有白色横带,其下缘同样为窄暗色带;下体主要为白色;翼上覆羽边缘白色;飞行羽黑色,外侧3至4枚主飞羽尖端有白色斑点;下翼覆羽主要为乳白色,翼弯处有黑色和锈色斑块;尾部黑色,基部白色;喙黑色,基部黄色;腿为黄白色。是唯一翼尖带有白色的走鸻,头部和颈部的图案独特。幼鸟的羽毛细节未被描述,但可能具有淡色边缘的上体和模糊的头部及胸部标记,如同非洲热带地区的近亲。

鸣叫特征:约氏走鸻的叫声为一系列短促的两音节口哨声‘tuick-tuoo’,在黎明和黄昏时分较为活跃。

生活习性:约氏走鸻生活在岩石起伏的地带,那里有稀疏的荆棘(如金合欢、酸枣和刺梨)和非荆棘(如决明子、哈德维卡和阿诺吉苏斯)灌木丛,有时靠近水体。偏好光秃秃、无草的开放地面,位于密集森林和人类活动区之间,尤其喜欢大灌木(超过2米高)密度在每公顷300至700株,小灌木密度低于每公顷1000株的区域。白天隐藏在约50厘米高的刺梨灌木丛中。

生长繁殖:关于繁殖信息极为有限。曾有报道,六月份采集到的雄鸟标本具有增大的生殖腺。据称,1895年有人取走了一窝两个黄色的卵,当地居民也有类似说法,但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区别辨识:约氏走鸻最显著的辨识特征是其两道棕色胸带,橙色喉部斑块,以及翼尖的白色斑点,这些特征使其在同类中独树一帜。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约氏走鸻仅在印度安得拉邦东部高止山脉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南部极少数地区有分布,极为罕见。其栖息地正面临因木柴收集、放牧、采石和农业开发而丧失的威胁。

地理分布:约氏走鸻分布于印度东部安得拉邦的东部高止山脉,主要栖息于热带干燥灌木丛地带,为极端稀有的物种。最近的记录来自安得拉邦库达帕地区。

其他:约氏走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直到1986年才被重新发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约氏走鸻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约氏走鸻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