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鹭鸨

Great Indian Bustard Ardeotis nigriceps

印度鹭鸨(英文名:Great Indian Bustard,学名:Ardeotis nigriceps),是鸨形目鸨科鹭鸨属的鸟类。大型陆栖鸟类,具有明显的黑顶,颈部较长,身体呈褐色和白色相间,雄鸟可达1.22米高,重8-14.5公斤,雌鸟稍小,约92厘米高,重3.5-6.75公斤。主要分布在印度次大陆的开阔草原和草地、农田、灌木丛等地。

外形特征:印度鹭鸨是一种大型陆禽,拥有长颈和长腿,身体颜色为褐色和白色。雄鸟身高约1米,体重在8-14.5公斤之间,而雌鸟略小,身高约为92厘米,体重在3.5-6.75公斤左右。雄鸟的毛色较深,呈沙黄色,头顶黑色并带有冠。雌鸟头部和颈部的颜色不是纯白色,胸部可能没有明显的斑纹。

鸣叫特征:雄鸟在繁殖季节会发出深沉的轰鸣声,持续约4秒,而在警报时,声音会变得更短促,类似于‘HOom’的吠声。

生活习性:印度鹭鸨偏好栖息在滚动的草地上,植被高度在30-70厘米之间,有时也会出现在开放的灌木丛、半沙漠平原、广阔的牧场、边缘地带和轻度耕作的农田中。它们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谷物、嫩芽、浆果为食,特别喜欢Zizyphus rotundifolia的果实以及Eruca sativa和Cicer arietinum作物。此外,它们还捕食蝗虫、蚱蜢、甲虫、蜈蚣、蜥蜴、小型蛇和哺乳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活动全年都有,受地区和降雨量影响,通常在北部分布区主要在3月至6月,在西部德干高原为8月至10月,在东部德干高原为8月至次年1月。雄鸟在求偶时会展示其白色的喉囊,同时发出深沉的鸣叫声。雌鸟每年只产一卵,孵化期约27天,雏鸟由雌鸟独自抚养,直到下一个繁殖季节开始。

区别辨识:澳洲鹭鸨相比,印度鹭鸨可能有更宽的黑色胸带,大腿上有黑色斑点,眼睛后方不一定有明显的线条,或者黑色的帽子会延伸到眼睛。非繁殖季的雄鸟颈部有精细的灰斑,胸部的羽毛较少。雌鸟较小,有白色的眉纹,颈部灰色,条纹更明显,很少有胸带,下腹和臀部大多呈现白色,翅膀上的白色斑点比雄鸟更多。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包括巴基斯坦东南部(信德省)、印度西部和中部,从拉贾斯坦邦南部经古吉拉特邦、中央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至卡纳塔克邦北部和安得拉邦西部。

其他:由于过度狩猎和栖息地丧失,尤其是农业扩张和机械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印度鹭鸨的数量急剧下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印度鹭鸨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印度鹭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