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歌鹰

Gabar Goshawk Micronisus gabar

小歌鹰(英文名:Gabar Goshawk,学名:Micronisus gabar),是鹰形目鹰科小歌鹰属的鸟类。体型纤细、羽色偏灰的小型鹰类,具明显的头罩和白色尾基,外形似缩小的暗色歌鹰。存在罕见的黑色型。广泛分布于非洲及阿拉伯半岛的干旱和湿润稀树草原,以突袭水洼边的小鸟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鸣声为独特的连续“peeii-peeii-peeii”和“teeui-teeui-teeui”,类似小石鸻

外形特征:体长28–36厘米,雄鸟体重90–173克,雌鸟167–240克,翼展56–66厘米,雌鸟明显大于雄鸟。正常色型成鸟头罩深灰色,上体灰色,尾基白色,飞行时可见翼下和尾下具密集横纹;黑色型通体黑褐,仅初级飞羽和尾羽有淡灰色横斑,无白色尾基。虹膜红褐至暗红色,蜡膜橙色,足红色,黑色型足具黑斑。幼鸟虹膜先灰后黄再橙,蜡膜及足橙黄。上体褐色具纵纹,胸腹具纵纹和横斑,尾基白色。黑色型幼鸟全身黑褐。

鸣叫特征:平时安静,繁殖期发出尖锐似笛的“kew-he, kew-he, kew-heee”或连续吟诵般的“sweee-pee-pee-pee-pee”“twee-twit-twee-twee-twit”,近似白眉金鹃小石鸻的叫声;巢旁两性快速重复“twi-twi-twi-twi-twi”,乞食幼鸟发出微弱笛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荆棘稀树草原、河谷灌丛、农田高树区及落叶阔叶林,海拔可达2000米,偶至2700米。多为留鸟,但西非旱季有局部南迁,11月至次年5月见于冈比亚和科特迪瓦,肯尼亚塔鲁沙漠1–3月可见北迁个体。成对或松散集群活动,常从隐蔽处突袭,亦低空巡飞,在地面持续追击。捕食对象以10–80克的雀形目为主,偶取352克的盔珠鸡雏、小型爬行类、哺乳类、昆虫及蝙蝠;可突袭织布鸟巢。

生长繁殖:繁殖期随地区而异:西非及东北非3–6月,东非2–11月分双峰,南非8–3月高峰9–11月。空中盘旋展示并伴有鸣叫。巢由雌鸟主筑,为35厘米宽、10–15厘米深的细小枝桠杯状巢,置于5–15米高的刺树或阔叶树顶端,内衬土块、蛛丝、细枝、草根、纸屑等,外覆群体蜘蛛Stegodyphus的网伪装。每窝2枚(1–4枚)青白或白色卵,间隔3–4天产出,雌鸟孵卵33–35天,雄鸟供食;雏鸟先后间隔2–4天出壳,30–35天离巢。同一巢中可同时出现灰色和黑色型雏鸟。

区别辨识:与同属鹰类区分:赞比亚雀鹰喉部具横斑;褐耳鹰喉白且虹膜红色;暗色歌鹰体型大得多。与Accipiter melanoleucus黑色型相比,后者喉白、尾无横纹、蜡膜及足黄色且体型更大。灰色型与食蜥鵟相比,后者更粗壮,喉具中纹,尾黑具单条白带。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列入CITES附录Ⅱ。广泛分布于各种稀树草原及林地,数量普遍但局部稀少。

地理分布:指名亚种分布于安哥拉、赞比亚、莫桑比克至南非;aequatorius亚种分布于埃塞俄比亚高地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赞比亚北部及莫桑比克北部;niger亚种分布于塞内冈比亚至厄立特里亚、西南阿拉伯半岛及乍得南部、南苏丹。

其他: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小歌鹰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小歌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