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色栗翅牛鹂

Pale Baywing Agelaioides fringillarius

纯色栗翅牛鹂(英文名:Pale Baywing,学名:Agelaioides fringillarius),是雀形目拟鹂科栗翅牛鹂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黑鹂,通身淡褐色并具显著黑色面罩,翼羽呈肉桂色,曾被视为栗翅牛鹂的亚种。分布于巴西东北内陆干旱灌丛与次生林,适应放牧地与农田等人为环境,具合作繁殖习性。

外形特征:体长约17.5厘米,体重约40克。成鸟通体淡沙褐色,臀部更淡;眼周具黑色眼罩,耳羽灰褐;飞羽黑褐但各羽外缘为浓厚肉桂色,使翼面显肉桂色;尾羽暗褐;虹膜深褐;喙与腿黑色。两性同色。幼鸟似成鸟,但羽色偏淡,翼下覆羽色更浅。与模仿栗翅牛鹂幼鸟的啸声牛鹂幼鸟相比,体型较小,翼较短,嘴略小,翼下覆羽色更淡。

鸣叫特征:鸣唱为缓慢、犹豫的下降哨音与叫声交织,较栗翅牛鹂柔和、哀怨且变化少;群体可合唱。常见粗糙或带摩擦感的“kwoink”等联络叫声,有人形容其叫声类似家麻雀

生活习性:栖息于巴西东北内陆海拔800米以下的干旱灌丛(卡廷加林地)边缘、次生林、牧场及农田,亦见于乡村庄园甚至小镇。留鸟,不迁徙。多在地面觅食,常行走于畜栏、场院与猪圈;食物以种子(玉米、高粱等栽培作物)与节肢动物为主,偶见尝试捕食小蜥蜴。通常成对或组成约20只的小群活动;夜栖时常与栗顶黑鹂紫辉牛鹂家麻雀混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北部为1–4月,南部为11–1月,具合作繁殖习性,每巢可多达6只助手。巢为植物纤维、毛发及羽毛构成的杯状巢,通常置于其他鸟类的封闭巢内,尤其是棕额棘雀的巢,偶用棕巨灶鸫霍托针尾雀的巢,亦见于树洞或棕榈叶基部的缝隙。巢常被紫辉牛鹂寄生。助手负责护巢、驱赶捕食者并运送食物,与草原拟鹂(巢位竞争者及潜在捕食者)的冲突可涉及整群。

区别辨识:栗翅牛鹂相比,纯色栗翅牛鹂羽色更淡、面罩更明显,鸣唱亦不同;地理分布亦互不重叠。幼鸟与啸声牛鹂幼鸟区别在于体型更小、翼更短、喙较小且翼下覆羽色更淡。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与非繁殖区均限于巴西东北内陆,自皮奥伊州、塞阿拉州、北里奥格兰德州向南至米纳斯吉拉斯州北部。

其他:分类历史上曾被归入栗翅牛鹂;单型种,无亚种分化。随着啸声牛鹂在巴西北部扩张,未来可能成为其潜在寄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纯色栗翅牛鹂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纯色栗翅牛鹂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