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蝠鸢

Bat Hawk Macheiramphus alcinus

食蝠鸢(英文名:Bat Hawk,学名:Macheiramphus alcinus),是鹰形目鹰科食蝠鸢属的鸟类。体型类似小型秃鹫,以其独特的捕食蝙蝠的能力而著称。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马达加斯加、中南半岛、印度次大陆及印度尼西亚诸岛。整体黑色,胸部有少许白斑,拥有大嘴裂,能够在飞行中迅速吞食猎物。

外形特征:食蝠鸢体重介于600-650克,成鸟上体棕黑色,眼周有白色斑点,胸喉部白色,饰有黑色竖纹。眼睛呈亮黄色,喙蜡质黑色,腿脚淡蓝灰色。亚成鸟斑纹更斑驳,颜色较浅,尾基及胸部有更多的白色。飞行时展现细长翅膀,似大猎鹰剪影,停息时几乎全黑,鲜黄色大眼是其显著特征。

鸣叫特征:在巢附近时发出弱化的猎鹰式‘kek-kek-kek...’声,或尖锐的‘kwik-kwik-kwik-kwik’声(雌鸟更尖锐),还有‘chuk-chik-chuk’、‘woot-woot-woot’等音调,新几内亚地区叫声更为丰富,类似典型鹰的‘kee-kee-kee-kee-kee’。

生活习性:食蝠鸢栖息环境多样,从茂密热带森林至半干旱灌木草原皆可见其踪迹。主要捕食蝙蝠,也猎食燕子、雨燕、金丝燕及小型鸟类、昆虫。所有猎物在空中捕捉,不落地取食,常在黄昏至黎明活动,利用敏锐视觉和飞行技巧追捕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食蝠鸢会在空中进行复杂的追逐和飞行特技,雌雄共同筑巢于大树枝间,巢由小树枝搭建,宽约3英尺,深1英尺。仅雌鸟孵卵,孵化期约为一个月,父母共同喂养雏鸟,时间约35-40天。

区别辨识:与相似体型的艾氏隼烟色隼相比,食蝠鸢翼展更宽且钝,且具有明显的白色喉侧和胸部斑纹。不同亚种间主要区别在于羽色深浅、白色下体范围及头部羽冠长度。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洋界、澳新界,广泛存在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延伸至缅甸、婆罗洲和新几内亚。

其他:食蝠鸢能够快速吞食猎物,平均6秒即可将猎物送入胃中,展现出极高的捕食效率。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食蝠鸢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食蝠鸢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