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白鹭

Medium Egret Ardea intermedia

中白鹭(英文名:Medium Egret,学名:Ardea intermedia),是鹈形目鹭科鹭属的鸟类。体型大于白鹭牛背鹭,小于大白鹭的白色涉禽,曾被称为“Intermediate Egret”。其显著特征包括短颈、黄喙(繁殖期变黑)、圆头及相对较短的双腿。广泛分布于南亚、东亚至东南亚的湿地环境,常出没于稻田、淡水沼泽及浅水湖泊,主要捕食小鱼、蛙类与昆虫。

外形特征:成鸟通体白色,偶呈乳白或象牙色,具轻微羽冠但无繁殖羽饰。喙大呈匕首状,繁殖期由黄转黑;虹膜淡草黄至柠檬黄,繁殖期可泛红或橙;眼周裸皮平时黄,繁殖期转绿。腿色深,由墨绿、棕、石板灰至黑色不等,趾灰黑。体长56–72厘米,翼展105–115厘米,体重400–500克。幼鸟绒羽稀疏白色,初级飞羽与尾羽较尖窄;第一冬羽全白,翼覆羽新鲜亮白,饰羽短于成鸟。

鸣叫特征:通常安静,叫声柔和独特。飞行时发出轻柔“glock”或“kraa”,打招呼为断续“grrrk”,雏鸟乞食为“chi chi chi”,随日龄渐变为“khe khe”或“cro cro”。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最高1450米)淡水或半咸水湿地,如稻田、水库、污水塘、河流边缘及泛滥平原,偶入红树林或潮间带。日间单独或集小群觅食,采用“静立缓步”策略,辅以“足搅”“跃捕”“悬停俯冲”等技巧;可形成15–20只、多至250–500只的觅食群,亦随琵鹭混群。主食10厘米以下小鱼、鳗、鳅、蛙、蛇、昆虫、甲壳类,偶尔蜥蜴、小鸟。北方种群9–10月迁往菲律宾及东南亚,翌年4月返回;南方多为留鸟,具繁殖后游荡行为。

生长繁殖:集群繁殖,与多种鹭、鹮、鹳、鹈鹕共巢。巢筑于1.5–20米高的树杈、芦苇或灌丛,平台直径60–80厘米、深20–40厘米。北印度7–9月、南印度11–2月、爪哇西部2–7月、东部12–2月。每窝2–6枚淡绿卵,常3–4枚,卵47–49×35–40毫米;双亲轮流孵卵约21天,雏鸟异步出壳,白绒白冠,喙初黄后转褐,35–40日龄飞羽长成,约70日离巢。

区别辨识:体型大于白鹭,喙黄、脚黑、无繁殖羽饰;小于大白鹭,颈更短,面部裸皮(嘴裂)不过眼;与牛背鹭相比,体型更大、颈更长、腿色深、无黄色羽区。与岩鹭栖地不同且体色全白;与黄嘴白鹭澳洲中白鹭的区别在于繁殖期喙色、腿色及裸皮颜色差异。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向东经中南半岛、华南至韩国、日本;南抵大巽他群岛。非繁殖区:冬季南迁至菲律宾、马来半岛及印尼,东至马鲁古群岛。迷鸟记录:卡塔尔、阿联酋、不丹、莫特洛克群岛、中途岛(夏威夷)。在中国,繁殖于华南及台湾,迁徙季节可见于华东、华中及东北南部。

其他:本种曾囊括非洲中白鹭澳洲中白鹭,合称“Intermediate Egret”;现基于羽色与形态差异独立成种。与印度池鹭有杂交记录。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中白鹭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中白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