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圆尾鹱

Magenta Petrel Pterodroma magentae

红圆尾鹱(英文名:Magenta Petrel,学名:Pterodroma magentae),是鹱形目鹱科圆尾鹱属的鸟类。全球最稀有的海鸟之一,曾被认为灭绝超过百年,直至20世纪70年代被重新发现。具有独特的暗灰色头部、颈部及上胸部,白色腹部,棕色翅膀底部,黑色喙和粉红色至灰白色的腿脚。

外形特征:体长38-42厘米,体重415-560克,翼展约102厘米。头部、背部呈深褐色,上翼和尾羽上部较为朴素,喉咙周围可能略显淡色。白色眼眉可见于前额。下翼深棕色,基部较浅,灰色。下体白色,除上胸延伸至翼根侧部的暗色兜帽。虹膜深棕色,喙全黑,腿和脚基部粉红至灰白,其余部分黑色。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可通过换羽状态和未换羽的飞羽识别。成年鸟的磨损主要表现在背部和头部,颜色更棕,脸部周围更淡,有部分白色基部羽毛。

鸣叫特征:在飞行中发出长而哀怨的“wooo”声,地面和空中亦会发出“oor-wick oor-wick”的叫声。

生活习性:生活在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繁殖于查塔姆群岛,东新西兰。通常独居海上,主要以乌贼(Brachioteuthis sp.、Gonatus antarcticus、Teuthowenia pellucida)、鱼(Sio nordenskjoldii)和甲壳类为食。其捕食方式和活动范围尚未充分了解。

生长繁殖:繁殖季开始于9月末至10月初,雌雄配对发生在10月中旬至下旬,随后有4-8周的产卵前离巢期。产卵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雏鸟在1月至4月初留在巢中,4月20日至5月27日离巢。成鸟平均年龄首次返回繁殖地为4岁,雌鸟最早记录为近6岁。平均初次繁殖年龄为7-9岁。

区别辨识:大西洋圆尾鹱相比,体型更瘦小,颜色更深,通过白色尾下覆羽安全区分;与较小的柔羽圆尾鹱相比,上体颜色更深,下翼标记不同,飞行方式更跳跃,尾下覆羽深色;与稍小的非洲琵鹭相比,下翼前半部有白色边缘;与钩嘴圆尾鹱相似,但缺少该物种常可见的下翼中央白色线,前脸和下巴颜色更浅,尾下覆羽和两胁有条纹。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查塔姆群岛(新西兰东部)。非繁殖季节分散至南太平洋东部,可能到达秘鲁沿岸的洪堡洋流水域。

其他:历史上,红圆尾鹱曾经是查塔姆岛上最丰富的穴居海鸟。毛利人将其作为食物来源,导致数量锐减。自1978年重新发现以来,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和实施种群恢复计划。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圆尾鹱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圆尾鹱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