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胸鹌鹑(英文名:Rain Quail,学名:Coturnix coromandelica),是鸡形目雉科鹌鹑属的鸟类。小型、橄榄褐色、具纵向条纹的鹑类,外形似“小号橄榄球”,最显眼的是雄鸟黑白分明的面部图纹和胸前一块像泼洒墨迹般的三角形黑斑。它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至缅甸、泰国及印度次大陆,偶见于越南南部与柬埔寨。该鸟栖息于开阔草地、农田与荒地,雨季繁殖,雄鸟发出独特的金属音“whit-whit”双音节广告声。
外形特征:体长16–18厘米,体重64–85克。雄鸟:面部具黑白分明的精致图案,喉至上胸黑色,呈倒三角形黑斑,边缘不规则如泼洒的墨迹;上体棕褐色,密布深色纵纹;翼初级飞羽无横斑;嘴黑色(繁殖期)或暗褐色,基部较淡;虹膜褐色;脚肉粉色至灰肉色,繁殖期最鲜艳。雌鸟:与西鹌鹑及鹌鹑极为相似,但胸部斑点更淡且稀疏;初级飞羽无横斑,可与同域分布的鹌鹑属雌鸟区分;整体褐色,具暗色纵纹。幼雄鸟:喉部及胸部斑纹较不明显。
鸣叫特征:雄鸟的广告鸣唱为独特的金属质感双音节“whit-whit”,连续重复3–6次,每次6–8秒,音量逐渐升高;两只雄鸟常同时合唱。惊飞时发出尖锐的啭哨声,与鹌鹑惊飞声相似但略高。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可达约2500米的开阔草地、农田(包括茶园、旱稻田)、干灌丛、草地、花园及灌丛丛林,繁殖地一般不超过1800米。巴基斯坦种群于6月下旬抵达平原,10月初离开;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留鸟或游荡性候鸟,西南季风期间向干区扩散;冬季偶至斯里兰卡。通常成小群活动,以草籽、杂草种子及昆虫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与雨季同步,3–10月,高峰8–10月;偶见12月筑巢。一夫一妻制。巢筑于作物或草丛中,偶尔在灌木基部,为雌鸟刨出的浅坑,内衬干草。每窝产4–6枚白至淡褐色、具巧克力色斑点的卵(曾记录一窝18枚,为多雌共巢);孵化期18–19天,仅雌鸟孵卵,雄鸟亦参与育雏;一年只育一窝。
区别辨识:雄性黑胸鹌鹑胸前的黑色倒三角斑及面部黑白图案独特,易识别。雌鸟与西鹌鹑、鹌鹑极难区分,但初级飞羽无横斑,且体型略小;与Coturnix chinensis雌鸟相比,后者体型更小、嘴短、头侧更赤褐色,胸侧具鳞状斑而非点状斑。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巴基斯坦向东经印度、孟加拉国至缅甸及泰国北部、中部。非繁殖区: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偶为尼泊尔迷鸟。近年记录显示其范围已扩展至越南南部(安南地区)及柬埔寨。
其他:系统分类上与花脸鹌鹑关系最近;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胸鹌鹑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胸鹌鹑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