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雷鸟(英文名:Willow Ptarmigan,学名:Lagopus lagopus),是鸡形目雉科雷鸟属的鸟类。环北极地区体型最大、数量最多的雷鸟,圆胖如鸡,羽色随季节在纯白与棕红间剧变,冬季尾羽外侧黑色。繁殖于北美、欧亚大陆的苔原、亚高山灌丛及林缘,冬季局部迁徙至低海拔柳丛或森林空地。全球现存15个亚种,是已知唯一雄性长期参与育雏的松鸡。
外形特征:体长35–43.5厘米,翅长17.5–21.8厘米,体重430–810克,雄鸟大于雌鸟。冬季全身雪白,仅尾羽外侧黑色;春季雄鸟头颈转为红棕,背棕褐;夏季雌鸟淡黄褐具黑白细纹。喙短而厚,眼上方具红色肉垂,雄者更鲜艳。跗跖及趾全年被羽,冬季羽量增多以保温并防沉雪。幼鸟保留最外侧两枚初级飞羽至翌夏,羽色较深,可据此区分年龄。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带鼻音的“咯咯”笑声及多种咯咯声;繁殖期以空中“飞行歌”示域,先为断续鼻音,继之连续咯咯串响。雌雄均具短促“kok”警戒、拖长“krrow”争斗、低吼“ko-ko-ko”飞行意向等叫声,雌鸟另有轻柔“purr”告警及“moan”唤雏。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湿苔原、林缘、灌丛、沼泽及柳丛,海拔自海平面至亚高山带。冬季迁往低纬度或低海拔的柳丛、河谷及森林空地,集群20–200只,偶见千只大群。昼行性,晨昏觅食,主食柳、桦芽、嫩枝、叶、浆果及昆虫,冬季以柳芽为主。遇敌静伏或短距飞逃,常借雪穴保温避寒。
生长繁殖:一夫一妻为主,5–9%雄鸟一雄多雌。雄鸟3月中下旬占区,4月初雌鸟至并形成配偶,配偶期可持续至雏鸟独立。雌鸟独筑巢,巢为地面浅坑,内衬草叶羽毛,直径15–20厘米,深8–16厘米。每窝4–14枚卵,卵乳白具褐斑,卵重约22克,占雌鸟体重5%。孵化21–23天,雌鸟独孵,雄鸟警戒并可协助育雏。雏鸟早成,出壳后3–10小时离巢,10–12日龄可飞,70–110日龄达成体大小,9–10月离亲。
区别辨识:与白尾雷鸟区别:尾羽外侧黑色,体型较大,喙更粗厚;与岩雷鸟区别:冬季无黑色过眼纹,雄鸟夏羽红棕而非灰棕,喙高大于9.5毫米,体型平均大10%。雌鸟较难区分,但柳雷鸟体色更棕、喙略厚。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分布极广且数量丰富,局部因狩猎、栖息地退化及气候变化略有缩减。
地理分布:繁殖区:北美自阿拉斯加北部、班克斯岛、巴芬岛南至纽芬兰、不列颠哥伦比亚及魁北克、拉布拉多;落基山及亚高山带南达约50°N。欧亚自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北部、西伯利亚至堪察加、萨哈林岛及蒙古北部。非繁殖区:北美冬季南迁至加拿大南部各省及美国北部各州;欧亚北部种群短距离南移。
其他:苏格兰雷鸟已分拆独立成种。历史上曾尝试向德国、比利时及俄罗斯多地引入,多未成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柳雷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柳雷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