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胜

Eurasian Hoopoe Upupa epops

戴胜(英文名:Common Hoopoe,学名:Upupa epops),是犀鸟目戴胜科戴胜属的鸟类。戴胜属唯一广布种。其橙褐色体羽、黑白相间的翅与尾以及可竖立的扇形冠羽,使其外形极为醒目。全球繁殖于欧洲大部、亚洲53°N以南以及非洲除高山、沙漠与密林外的开阔地区,越冬区则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及南亚。因“hoop-hoop”鸣声得中文俗名“戴胜”,自古在中东与亚洲象征吉祥,在欧洲则多与死亡、盗贼相连。

外形特征:体长19–32厘米,翼展42–48厘米,体重38–80克。成鸟头、颈、胸及上背为淡橙褐色;背、翼、尾呈黑白或黑橙相间粗横斑;腹部浅棕至粉褐色;尾下覆羽白色具暗纹。头顶具长扇形冠羽,羽端黑色,展开时如逆光之扇,收拢时成向后弯曲的“刘海”。喙细长而下弯,长42–56 毫米,黑色,基部灰粉;腿灰黑。雌鸟羽色略暗,喉部更淡;幼鸟喙短约成鸟的三分之二,羽色较淡,初级飞羽与尾羽端较尖。亚种间差异主要在于背部灰色调、次级飞羽白斑大小及冠羽横纹。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响亮而回荡的“hoop-hoop-hoop”或“hud-hud-hud”歌声,2–4音节,可远传1.5 km,持续数分钟。受惊或防御时发出粗哑嘶嘶的“swizzle-swizzle”及“chwrr”声;雌雄均会轻柔“rattling”颤音及求偶时的“choorie”低吟。雌鸟在巢中受扰时作“huffing”恐吓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0–4400 m的稀疏林地、果园、农田、草坪及有裸地或松软土壤的开阔地带。北方种群完全迁徙,欧洲群体越冬至撒哈拉以南,亚洲群体移至南亚;南方种群多为留鸟或仅作短距离干湿季移动。夜行迁徙,可连续飞行28小时,高度可达6400 米。独行或小群活动,以长喙探入土中“张喙”取食,主要捕食直翅目、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偶食小型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温带3–7月,热带随雨季变化。雄鸟占区并以歌声及喂食求偶;配对当年即散,可换配偶育第二窝。每窝2–12卵,温带平均6–7枚,热带略少;卵淡灰、蓝绿或橄榄色,表面多微孔,壳具隐窝以吸附雌鸟抗菌尾脂。仅雌鸟孵卵15–18天,雄鸟供食。雏鸟晚成,留巢26–32天,离巢后雄鸟仍喂食约1月。年可1–3窝,窝数与食源丰歉相关。

区别辨识:唯一相似种为马达加斯加戴胜,二者异域分布,但相隔仅420 km。马达加斯加戴胜翼覆羽具5条整齐白横斑且背部灰橄榄色明显,歌声为低缓“rrrrrooow”而非“hoop-hoop”。非洲亚种africana雌雄异色,雌鸟背及耳羽具显著灰色,翅上白斑多于指名亚种但初级飞羽无白横带。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全球估计500万–1000万只,欧洲种群呈下降趋势,主因森林经营致巢洞减少、建筑现代化及农业集约化。瑞士与德国通过悬挂巢箱已局部回升。

地理分布:繁殖区:欧洲至法国南部、德国东部、拉脱维亚、莫斯科地区,亚洲至哈萨克北部、贝加尔湖沿岸、中国新疆、印度西北部,非洲至摩洛哥、尼罗河三角洲、撒哈拉南缘至索马里。非繁殖区:欧洲限于伊比利亚半岛、法国南岸;亚洲至华南、台湾、斯里兰卡;非洲遍布撒哈拉以南。迷鸟曾记录英国、冰岛、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阿拉斯加等地。

其他:卵壳特殊结构可吸附雌鸟抗菌分泌物,提高孵化率;巢内气味浓烈,被认为可驱避捕食者。该种自古出现在人类艺术及宗教中,旧石器时代阿塞拜疆岩画中即有“日鸟”形象。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戴胜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戴胜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