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硬尾鸭

Ruddy Duck Oxyura jamaicensis

棕硬尾鸭(英文名:Ruddy Duck,学名:Oxyura jamaicensis),是雁形目鸭科硬尾鸭属的鸟类。小型、体壮、尾硬而呈扇形的硬尾鸭。雄鸟繁殖羽极具辨识度:北美及加勒比种群(指名亚型)具亮栗色体羽、黑色头罩与白色脸颊,喙呈天蓝色;南美安第斯种群(ferruginea)则全体更暗,雄鸟头颈全黑无白颊,体型亦略大。该复合种繁殖范围自阿拉斯加、加拿大草原洼地区向南经美国、墨西哥、中美洲直至南美安第斯山至火地岛,越冬于太平洋、大西洋沿岸及内陆大型湿地,主食摇蚊幼虫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北美种群稳定或增长;西欧引入种群因与濒危白头硬尾鸭杂交,已被大规模控群。

外形特征:体长35–48厘米,体重约0.6–0.85千克。尾羽硬挺,常直立。北美及加勒比雄鸟繁殖期:头黑、脸白、喙天蓝;体羽亮栗红,腹银白。非繁殖羽及雌鸟:通体褐,头罩黑,喙暗灰,面颊具暗贯眼纹。安第斯亚型(ferruginea):雌雄均较暗,雄鸟头颈全黑无白颊,下体栗红至黑栗色,尾下覆羽栗红;雌鸟上体深褐,面颊条纹不明显。幼鸟羽色似雌鸟但偏淡。

鸣叫特征:雄鸟求偶时发出低沉“raa-anh”并伴鼓泡声;雌鸟以鼻音“raanh”或高音“E”示警。受惊时两性均可发出嘶嘶声。

生活习性:繁殖期栖于半永久性淡水或微咸水沼泽、湖泊、水库,需开阔水面与浓密挺水植被;安第斯亚型可上至海拔4500米高原湖泊。迁徙性:北美及温带南美种群中至短距离迁徙,夜间迁飞;热带安第斯及加勒比种群多为留鸟。潜水觅食,平均潜水18–21秒,主食摇蚊幼虫、端足类、水生昆虫及甲壳类,极少摄植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北半球5–7月、南半球10–2月。配对在抵达繁殖地后迅速形成,雄鸟以鼓泡展示及飞行展示求偶,配对期4–8周。雌鸟独立在挺水植被中筑浮巢,距水面30–60厘米,每窝6–10(偶达17)枚乳白大型卵,卵重约74克,孵化期23–26天仅雌鸟担任。雏鸟早成,24小时内即可潜水,雌鸟单独育雏20天左右,雏鸟7–9周可飞。

区别辨识:白头硬尾鸭雄鸟区别:后者头白、喙蓝黑;雌鸟头侧具淡颊斑。与迷鸟花脸硬尾鸭区分:后者体型更小,喙短而深,飞行垂直起飞,翼具三角形白斑。安第斯亚型(ferruginea)与指名型(jamaicensis)雄鸟差异:前者头全黑无白颊,体羽更暗;雌鸟更暗且颊纹不明显。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北美种群稳定;南美安第斯种群估计2.5–10万只,局部因湿地退化下降;欧洲引入种群因与白头硬尾鸭杂交已被大规模捕杀,数量锐减。

地理分布:繁殖区:北美自阿拉斯加、加拿大草原至美国大部、墨西哥高原、中美洲局部、加勒比岛屿;南美安第斯山脉自哥伦比亚至火地岛。越冬区:美国大部、墨西哥、中美洲沿海、加勒比及南美低地;西欧引入种群原在英国扩散至20余国,现因控群已不足7%。

其他:系统发育上,棕硬尾鸭复合种与旧世界白头硬尾鸭澳洲硬尾鸭非洲硬尾鸭构成单系,而与麝鸭互为姊妹群。形态与分子证据支持北美与南美种群互为最近缘,现在被视为同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硬尾鸭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硬尾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